- 相關推薦
論珠三角城市的產業發展定位及發展對策研究
[論文關健詞]產業發展,產業集群,產業轉移[論文摘要]珠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江門市作為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員。正確定位其產業發展階段,對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三大指標判斷江門市產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同時分析了制約江門市產業發展的各種外部因素,并提出加快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珠江三角洲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產業發展有其特殊性及階段性,江門市作為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員,如何正確定位自身產業發展階段,以更好地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提升綜合競爭力,成為江門市產業發展面臨的重大戰略課題。
產業發展是指產業的產生、成長和進化過程,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不斷演進、具有內在邏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歷史進程,人們不能違背產業演進的規律,但能夠縮短演進的過程,加快其演進的步伐。弄清一個地區在一定時間點上的工業化發展階段,是研究、促進產業發展的出發點。因此,研究江門市的產業發展,必須首先認識江門市的工業化發展階段。
一、把握產業發展規律,認清產業發展階段
根據國內外有關經濟理論和歷史經驗,一般運用人均總量指標和結構指標來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工業化水平,本文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產業結構和工業內部結構幾方面來綜合判斷江門市的工業化階段。
(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著名經濟學家霍利斯·錢納里(Honis Chenery)等人,將不發達經濟到成熟的工業經濟變化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六個時期。
由于匯率不能反映各國的實際貨幣購買力。因此本文采用購買力平價法。我國學者易綱(1997)估計人民幣絕對購買力平價在1美元兌4.2元人民幣左右。2005年,江門市人均GDP為19636元。以4.2元,美元計算大概為4675美元。根據這一理論,可以初步判斷江門市正處于工業化中期的后半階段。
(二)產業結構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茨(SINION Kuznets)等人的研究成果,在工業化起點,第一產業(農業)的比重較高,第二產業(工業)的比重較低。隨著工業化的推進,第一產業的比重持續下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比重都相應有所提高,且第二產業的比重上升幅度大于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的優勢地位被第二產業所取代。當第一產業的比重降低到20%以下,第二產業的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產業時,工業化進入了中期階段;當第一產業的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第二產業的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業化進入后期階段,此后第二產業的比重轉為相對穩定或有所下降。
“十五“期間(2001-2005年),江門市的三次產業比重由13.8:46.6:39.6轉變為9:53:38,由上述理論可以初步判斷江門市工業化剛剛進入后期階段。
(三)工業內部結構
德國經濟學家霍夫曼(Wahber Hoffman)于1931年建立了“霍夫曼比例說”,即消費資料工業的凈產值與生產資料工業的凈產值的比值。他認為,在工業化的進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斷下降的。霍夫曼比例越小。重工業化程度越高,工業化水平也越高。他把工業化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消費資料工業一統天下,霍夫曼比例約為5‘第二階段,生產資料工業發展提速,但相對消費資料工業,仍顯不足,霍夫曼比例約為2.5;第三階段,生產資料工業與消費資料工業旗鼓相當,霍夫曼比例約為1;第四階段,生產資料工業領先增長,霍夫曼比例小于1,標志著進入重化工業階段。
霍夫曼定理中將工業分為消費資料工業和資本品工業的劃分方式近似于我國輕重工業的劃分。因此,本文運用輕重工業產值之此來近似計算霍夫曼比例。另外,由于缺乏完全符合公式要求的統計數據,只好用相近指標替代,即用總產值替換凈產值。2005年,江門市的輕重工業總產值的比例為58:42,計算所得的霍夫曼比例近似為:1.38,因此江門市處于工業化第三階段的后半段,處于向第四階段(即重化工業階段)過渡的重要時期。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論珠三角城市的產業發展定位及發展對策研究】相關文章:
論珠三角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的轉型03-25
新材料產業發展狀況評析及對策研究03-20
對我國玩具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12-08
長沙城市化發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03-15
論泛珠三角人口流動與城市化發展03-21
論自主品牌及其發展對策03-20
杭州休閑產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03-21
軟件發展戰略及對策研究03-01
論社區圖書館發展的對策03-28
珠三角地區貨代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