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加快信息化環境下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對策論文
在我國,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化審計工作起步較晚,信息化水平的發展滯后于網絡財務和網絡經濟的發展要求。目前,信息化審計的法規和制度還不太健全,與網絡相關的法規還不夠完善; 網絡的應用還處于數據傳輸和信息共享的階段; 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水平不高,少數基層單位還處于手工處理階段; 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較高,但計算機知識還有所欠缺; 信息化審計處理方法的理論模式多,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的較少; 審計軟件開發的數量多,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的卻不多; 實際工作中信息化環境下內審風險層出不窮,而風險的控制力不夠。
一、信息化環境下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 數據結構口徑不統一,審計工作取數難
從目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軟件實施情況來看,全國一共有 300 多家財務軟件供應商,電算化軟件的品種多達幾百種。各類電算化軟件在設計原理、數據傳輸方式、語言環境、數據庫的選用和格式上不盡相同。然而,商品化會計軟件供應商視其軟件的設計過程、程序文本和數據結構為商業機密,對用戶既不提供審計所需的數據接口,也不提供系統憑證、賬簿和報表等文件的結構和設置標準。目前,能提供數據接口的軟件只占全部財務軟件的1/5,這給審計軟件從財務軟件中導入數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財務軟件的品種多,數據格式不統一,審計軟件與被審計單位的財務軟件、操作系統及應用系統的兼容性不高。在開展審計工作之前,審計人員經常要進行穿過測試,在系統不提供審計測試通道的情況下,測試數據很難清除,極易破壞客戶的數據文件,這也為審計取數工作增加了難度。
(二) 缺乏適用的高水平審計軟件
目前,各式各樣的審計軟件雖是百花齊放,但是,優質高效的軟件為數不多。目前使用的審計軟件,由一線審計人員參與或自行開發和編制的不多,因此,開發出來的軟件與實際工作脫節。例如,許多審計軟件雖然有較強的查詢和查賬功能,但還不能對隱蔽的會計舞弊事項做出準確的判斷; 審計軟件在制止被審計單位惡意篡改程序和故意違反國家財經法紀方面還存在盲區。
大部分審計軟件的工作重點在于被審計單位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之類的報表,核算局限于資產負債比例、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統計參數,對于財務收支等相關工作的合法性、合規性進行量化審計的系統軟件很少,能對財務軟件的系統設置、程序編寫、運行結果、使用范圍進行審計的產品就更是難得一見了。
(三) 缺乏復合型內審人才
計算機審計是會計、審計、信息系統、網絡技術與計算機應用的交叉學科。開展計算機審計,要求審計人員具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既要掌握財會、審計知識,又要掌握信息系統、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目前真正具有較高計算機應用水平的審計人員并不多,既精通計算機又熟悉審計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則更少,這將制約著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審計人員隊伍老齡化較嚴重,一部分資深的審計人員雖然有豐富的財會、審計知識和經驗,但由于當時的人才專業細分和國情使他們沒有機會接觸計算機,造成一些知識結構上的欠缺; 另一方面是年輕的審計人員雖然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但由于是非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僅掌握淺層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運用技能,缺乏深層次的計算機系統設計和程序編譯檢測技能,不能有效分析系統結構。
(四) 內部審計工作中網絡應用水平低
網絡在我國審計工作中的應用還處于資源共享和信息傳輸階段。例如,實現審計單位上下級之間、審計單位內部、審計單位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信息溝通,收集和整理所需要的審計工作信息,檢索資料以及使用電子郵件向銀行或債權人、債務人進行函證等。這一應用水平還遠低于審計工作對網絡的需求。由于網絡會計信息系統的開放性和網絡化,使得會計信息資源在極大的范圍內得以交流和共享,因而會計系統其他信息系統的關系密切,這就要求審計范圍能擴大到整個網絡;由于網絡會計信息系統的共享性和數據處理的高速化,使得各部門可以隨時將本部門的數據輸入到會計信息系統進行處理,因而數據更新速度加快,這就要求審計工作能實現“靜態審計”和“動態審計”的統一; 同時,在網絡會計信息系統的環境下,會計數據的舞弊手段更加高明和隱蔽,這就要求審計工作能提供更為先進的方法來識別它,這些新的要求都需要通過提高網絡在審計工作中的利用率來實現。
二、加快信息化環境下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對策
(一) 加強對會計電算化軟件監控
審計部門應參與會計電算化軟件的鑒定,對計算機錯誤和重要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并予以記錄,要求被審計單位保留系統操作日志與必要的審計痕跡,以便審計人員審查。例如,要留下每筆經濟業務的詳細記錄,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當前余額; 對審計工作中需要的系統暫存文件,應在刪除前打印存檔; 對跨期操作必須做備份并給予說明; 取消反過賬、反結賬功能,設計報表與賬套數據的關聯,并記錄報表打印的次數; 對非系統使用人員企圖進入系統但未遂的情況及對正常進入系統的操作人員使用情況進行詳細記錄等。
(二) 統一數據口徑,解決數據對接問題
要求信息化管理部門與審計部門參與會計電算化軟件的鑒定,強制要求各類財務信息系統在進行數據輸出時對審計部門提供數據接口,以便于今后計算機輔助審計方法的應用和審計信息化建設能順利實施。審計通用數據接口的設計可以參照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承辦的《信息技術,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 GB/T 19581 - 國家標準) ,要符合國家標準撰寫格式及語言規范;要采用數據元素表示; 會計核算軟件數據輸出文件要有文本和格式。要求財務軟件以一個通用的協議和標準進行開發,各財務軟件應有相同的或兼容的數據接口。會計軟件進行數據輸出時,必須向該數據文件中輸入數據,要保證審計通用數據接口文件中的數據永遠與會計軟件內部生成和輸出的數據一致。
(三) 推動信息化審計
軟件的設計要適應審計工作的需求,應具有智能化、集成化、網絡化、通用性和實用性的特點。理想的審計軟件應該是“審計工具”、“管理軟件”和“法規、制度查詢系統”多種功能的完美結合。
這就要求審計軟件應具有直接取數的功能、財務分析的功能、測試功能、計算處理功能、稽核功能、報表及附注合并功能、自動生成部分審計底稿的功能、即時幫助功能、函證管理功能、網絡訪問功能和審計項目參數設置功能等工具功能。同時,還應具有包含被審計單位資料管理功能、審計項目管理功能、人事管理功能及審計檔案管理功能在內的管理功能。此外,審計軟件還應為審計人員提供一些諸如審計計劃、審計小結、資料清單之類的常用文書的模板以及法規、制度檢索和查詢。
在開發和編制審計軟件時,軟件開發人員應深入審計工作一線,對審計工作內容及法規進行分析; 在軟件分析設計及調試過程中應有資深的審計工作人員參與; 在軟件投入使用后要注重采集一線審計人員的反饋意見,并對軟件不斷進行優化,這樣才能實現軟件的上述特性。
(四) 加強人員培訓
計算機審計人才是推動計算機審計發展的一個必要因素,在人員培訓上,應針對現有審計人員的工作方向和人員自身的能力和興趣區別培養。對計算機知識基礎不全面的審計人員,應對其電算化知識加強培訓,要求被培訓人員能熟練操作 Word、Excel、等文字、表格處理軟件; 使用ARJ、WINZIP、RAR 等各種壓縮軟件; 靈活運用 SQL語句、ACCESS 表進行數據查詢,同時還應掌握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應用技術和網絡安全知識。對計算機知識較扎實的審計人員,培訓重點可放在信息系統的開發、審計系統的功能、應用程序審計、網絡安全審計、審計軟件的開發、測試及維護方面。
(五)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聯網審計
在實施聯網審計之前,應首先對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系統進行審核,研究數據庫技術、聯機分析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在聯網審計中的應用技術,要建立好審計數據中心。在審計部門與被審計單位進行網絡互聯之后,對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系統嵌入特定的程序( 如數據采集終端和數據監控平臺) ,通過數據采集終端讀取被監控企業的信息,并將數據傳遞到管理部門并保存在信息數據庫中,再由數據監控平臺對數據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對違規的行為和錯誤的操作發送警告信息,從而實現實時審計。此外審計人員可以遠程查閱被審計單位的電子賬冊,實現事中審計; 與被審計單位協作,通過掃描( 拍攝) 紙質憑證以及網絡視頻等方式實現對疑點憑證進行遠程查閱; 通過交互式報告生成器,實現信息系統與客戶和外界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交流,還可以通過軟件預警功能實現同類問題的自動發現,實現對被審計單位遠程審計。
(六) 加強信息化下的內部審計控制
審計人員應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管理制度、職責的劃分情況進行審核和監督。要求程序設計者與程序使用者必須分離; 對程序修改和計算機文件存取進行控制; 企業對交易錄入的編制和批準環節應實施控制,確保只有經過授權的工作人員才可以接近終端和數據錄入;對主文件的修改實施控制,要求編制特定的表格說明數據需要變動,變動應由使用部門負責人批準,并與打印出來的變動結果相核對。
審計部門在信息系統的建設初期要注重軟、硬件的質量和安全性,在信息系統的使用期間要加強對計算機硬件的維護,以減緩設備的老化和壞損。在存儲數據時,審計人員應對數據進行多方面的復核,在確定準確無誤的情況下,將數據保存在移動硬盤、U 盤或刻錄光盤之類的磁存儲介質上并加以多次備份。對于重要的數據必須每天備份,可采用多介質或加密的方法進行保存。
審計人員在使用網絡系統前,應檢查軟件的設計是否嚴格執行計算機系統及環境安全法規與管理制度,選取性能優良的網絡操作平臺和網絡傳輸配套設備; 檢查網絡硬件設備、網絡應用軟件是否可靠,用戶管理設置是否合理,各種授權控制是否具有審計功能,網絡傳輸數據是否加密審查,網絡系統是否設置外部訪問區域,是否建立防火墻,是否具有實時監控功能等。同時,為了數據的安全,存放被審計單位數據的計算機應避免連接到其他網絡系統中。
在信息化環境下,內部審計在技術發展創新化和內審管理科學化的基礎上,通過專業化、系統化的工作,建立現代內部審計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實現企業內部審計組織健全化、監督制度化、作業規范化、管理信息化,以此全面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快信息化環境下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現狀與發展對策論文11-15
優化審計環境 促進內部審計發展12-10
內部審計論文05-27
內部審計論文02-13
對談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因素及對策論文11-17
ERP環境下的企業內部審計03-24
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研究經濟論文11-19
醫院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分析論文05-01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