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學習方式討究
如火如荼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為新世紀的基礎教育帶來全新的景象,也對當前的語文教學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然而縱觀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傳統的“串講加解釋” 教學結構模式,還在影響著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或者雖然有新課程的理念,卻沒有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去。
或者對新課程的理解出現偏差,課堂上看上去熱熱鬧鬧,其實討論的問題沒有思維價值,這兩種傾向都嚴重影響了我們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長期如此,一方面,剝奪了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學習的份兒,沒有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沒有自我探究,進行交流合作的機會,再加上老師講課的調子高,而學生本身的基礎差,最終導致聽不懂或不想聽,對于“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無從談及。另一方面,過于看重形式,忽視教學內容。課堂上看上去熱熱鬧鬧,新招式層出不窮,可花拳繡腿再怎么好看,也無法掩飾教學實質上的空洞蒼白。顯然這些都是對新課程改革的歪曲。這樣也就自然沒有好的教學效果。
那么,怎樣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來進行“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呢?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呢?” 我認為可以從先學后教,在課堂上分組合作和思維激發教學上進行嘗試。以下就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1)作為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師,首先應用發展的目光來看現在的時代,創造性地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我們應該清楚準確的認識到,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語文教學對新時期教育教學是極為有害的的,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為有害的,是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
(2)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變“填鴨式教學” 為先學后教。洋思中學和杜郎口中學都是這種教學模式的成功范例。
(3)在學生學法的指導和傳授中,加強課前預習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查閱相關資料;做好課后拓展延伸,增加學習容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從而使自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謂的“新”的課堂教學形式,而進行問題多而雜、啟而不發的“滿堂問”;進行淺層次而不著邊際的盲目的討論。
二、合理分組,共同進步
分組合作,是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合理的分組,能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構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學生課堂的主體作用,激發其興趣,誘發其思維。在分組時盡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取長補短。一般每小組由4人組成,每人在組內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組長,記錄員,發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同時也可以多種小組形式出硯,如把學生進行配對,一個程度高一點,一個程度低一點,或者一個擅長口頭表達,一個擅長書面表達等的同學組成“同伴”;這樣分組更能幫助學生互相取長補短, 了解對于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生活經歷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讓學生能學會獨立欣賞文學作品。從而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能力和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精心設計,激發思維
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思維激發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適當點撥和提示受到激發與啟示下,對課文(作品)進行研究性的閱讀,通過獨立發現問題,收集與處理回答問題的有效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方式掌握語文知識、情感等技能。這種學習活動改變了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偏重記憶和理解,使學生成為知識灌輸的對象。是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來,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養,進而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種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的基本操作是這樣的:
1、教師在課的開始時精心設計新課的導語, 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別具魅力的導語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乃至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無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課堂導入語的設計,其實就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開始。這樣,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就在這個時候得到調動、感染和熏陶,也就會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課文進行閱讀、探討和推究,大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情與決心。當然會將學習進行到底。
2. 注意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及提出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探討。
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與提出目的在于給學生一個范例,是學生明確“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讓學生在航燈的指引下順利的航船,志在于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進一步分析、討論,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思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同時也是創新意識的啟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為創新是在吃透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這里進行的問題設置,是幫助學生思考分析,并不是為了限制學生的思維。所以,允許學生甚至激勵學生獨立的、自由地、大膽地進行思考,討論或小組進行探究, 以拓寬學生的思維。
3、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合理評價,激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學生最想知道,最想得到教師評判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對學生進行合理公證的評價,就尤如給學生“雪中送炭”,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有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創新,也使學生從能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向能夠獨立探討、提出問題的方向發展。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所以教師在施教過程中應盡量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鋪路架橋,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在教育教學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教師只要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 自覺轉變落后的教育教學觀念, 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和實踐,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將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將為我們新課程語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鮮的血液,開創語文教學的一片新的天地。
本文來自中國碩士論文代寫網,我們為您提供優質的代寫碩士畢業論文服務
【自學習方式討究】相關文章:
基于逆向工程的模具修復討究及應用09-26
案例教學幾個基本問題的思考討究09-26
成人教育的服務體系討究及其構建10-24
加強實踐教學討究培養口腔實用型人才07-07
成人教育教學質量控制的現狀討究與未來08-30
雙磷酸鹽在口腔醫學方面的討究進展05-15
當代道德教育系統的復雜性討究10-18
開題報告的寫作方式09-28
論文提綱寫作方式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