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堯頭文化的開發利用與保護
摘要:陶瓷作為一種科學和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是中國文明的象征。澄城堯頭陶瓷以其悠久的燒造歷史、豐富的品種和特有的平民氣質代表著千年不熄的黃河文化。本文對澄城堯頭文化的保護、利用以及開發上做出一些探討,希望通過社會各階層的共同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澄城堯頭陶瓷,了解澄城堯頭文化,將這一民族文化遺產發揚光大。
關鍵字:澄城堯頭窯 民間藝術 遺產保護 文化傳播
引言
公元2003年,對于地處陜西北部黃土高原南側山區的一個小鎮來說是遺憾的一年,作為中國歷史上民窯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澄城堯頭窯結束了那曾經的輝煌。自宋代以來燃燒了近千余年的窯火在這一刻熄滅。
一、悠久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
堯頭鎮位于關中東部的澄城縣西南,與白水、蒲城兩縣接鄰。通過現存的遺跡推斷,歷史上關中東部規模最大的民間窯場正是以堯頭鎮為中心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據《澄城地名志》記載,堯頭鎮原以瓷窯密集為由名為“窯頭鎮”,后因古圣之“堯”與“窯”同音,而最終將這個被賦予濃厚文化內涵的稱謂留傳至今。而關于堯頭窯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明朝縣志,澄城“瓷砂始于唐”。在晚清和民國時期,堯頭鎮的燒瓷業已發展到興盛階段,民國十五年《澄城縣志》記述,“境內工藝不興,無他特產。著名者惟長潤鎮(堯頭)之瓷器砂器,余皆尋常日用之物……舊有40余家,民國十五年時有20余家,每年共出30余窯”,當時的出產數為“每窯約三十余串,每年約售錢萬余串”。由于長期以來這個大型民窯不為古陶瓷研究界所知,從未列入中國陶瓷史。堯頭窯場的歷史也就無人考證了。值得欣喜的是據當地人稱,在現在的挖掘中發現了更早的年號和人名,甚至可以追溯到漢代。雖然這些資料還有待于進一步考證,但由此發現堯頭窯歷史的古老也可見一斑,同樣它在民間藝術的挖掘及考古學的研究中也是具有相當價值的。
作為純正的民間藝術,堯頭窯體現了最本源的文化。“秋收不秋收,等到五月二十六,此日只要滴一點,快到堯頭買大碗。”流傳至今的民謠表達了舊時人們對豐收的期盼及堯頭陶瓷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同時也證明了堯頭窯曾經的輝煌及在歷史的演變中所承載的不只是簡單的燒制這一工作程序,而已經被人們逐漸賦予了更多的象征意義和人文精神。
堯頭窯的陶瓷以民用粗瓷見長,較同期的官窯產品少了些許的精細與考究。這種來自民間的手工藝人更能隨心所欲的表現出最底層百姓生活的淳樸之美。于是粗獷的線條、夸張的造型、酣暢的筆墨行走于泥土與火焰之間,創造出今天這一個個灑脫隨意、充滿生命力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講,與其說他們是簡單的容器或量器還不如說它們是一種知足常樂的樸素生活態度的寫照。
初識堯頭陶瓷,無論是粗瓷還是青花瓷,給人印象最強烈的是它的樸實與豪放。素有“純正的土瓷、地道的黑珍珠”美譽的堯頭陶瓷以其簡潔無華的造型、一黑到底的純粹、信手勾畫的隨意給人的直觀感受令許多精細彩瓷黯然失色。正如中國畫那簡明的黑白對比,單純卻不失穩重,富于裝飾的紋樣吸收了了民間剪紙、木版年畫的諸多藝術元素,或惟妙惟肖,或酣暢淋漓,夸張變形卻不嬌柔做作,生活中一花一木,憧憬中的一點一滴都從藝人的心中化做一把把刻刀留在了這與他們朝夕相處的堯頭陶瓷上。這種心中之美的自然流露也正是堯頭陶瓷的魅力所在。并且正因為此些堯頭窯才有了其獨有的文化地位及價值。
二、堯頭文化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現狀
對比往日的輝煌,堯頭窯在歲月的磨礪中日漸衰退,昔日的古窯遺址寂寞的長眠于殘瓷瓦礫之中。特有的地理環境盡管提供了儲備豐厚的礦產資源,卻也乏力于這一寶貴民間手工藝的傳承和發展。更讓人擔憂的是堯頭陶瓷這種“民間創作”賴以傳播和生存的民間藝人的現狀正處于一個不容樂觀的狀態,老一輩藝人漸行漸遠,年輕一帶青黃不接。如果繼續現狀,相信不久我們將會從真正意義上失去這可貴的“文化遺產”,如果在我們這一代讓流傳千年的工藝停止,那么后人對這段文化的記憶就只能凝固在現存的物品之上了。它們將不再延續和增加,結果只有遺憾的失去……
設想如果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之一的堯頭陶瓷就這樣消亡,失去的將是一種文化環境,而這種文化環境的所有者并非個人,而是整個民族甚至是世界。
為了不再有更多的遺憾出現,合理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已迫在眉睫。讓人欣慰的是為了搶救這一獨具魅力的堯頭窯陶瓷文化,澄城縣人民政府及當地文化部門已結合專家意見,實施了一系列搶救保護措施。
成立保護小組,在政策法規的支持下深入技術研究,組織有關各方面管理。
(一)積極征集散落在民間的陶瓷器。
(二)籌建澄城堯頭陶瓷博物館及其輔助設施。
(三)對陶瓷藝人的保護以及對傳承發展所做的積極的工作。
(四)對古窯址的保護及階段性復原。
三、堯頭文化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探討與對策
我們對堯頭陶瓷文化進行挽救,目的是更好的保護。而保護的最終目的又是讓這種文化能夠得以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澄城堯頭窯,了解澄城堯頭文化。
(一)明確的目標與準確的定位
為了能使這些保護工作順利的進行,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恰當的定位就顯得至關重要。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而陶瓷業的發展又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教科書。每一件陶瓷藝術品上都會或多或少的留下歷史的印記。如果說越窯的秘色瓷以其高貴稀有而代表著皇權的至高無上的話,澄城堯頭陶瓷則更多的體現的是民間生活,是地道的本土文化的代表。每一件頗具實用價值的器物上都顯示出淳樸的平民氣質。對于千年植根于這片黃天厚土上的堯頭陶瓷來說,這無疑是最讓人動容并倍感親切的亮點。準確的定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眾所周知的意大利就是以“舊”為主調,展開宣傳并發展保護與開發利用的。他們借助陳舊的格調來訴說往日的輝煌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據自身特點來定位,抓住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借“遺產”概念的拓展,讓“古代珍品”不再成為博物館或個人收藏的專利,提升具有審美、教育、研究和反映文化生活特性等多方面價值的文化識別性。
(二)方法與形式
根據明確的目標與準確的定位,就可以打造出相應的建設模式。包括全程的宣傳,博物館的建設規模及風格,以及合理的開發利用,以堯頭陶瓷為原點輻射出更廣闊的文化空間。帶動澄城的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的長足發展。我們以文化的傳播帶動經濟,隨著經濟的增長來達到保證文化生存的目的,而生存的意義又在于讓文化更好的傳播。
(1)定位準確及有特色的傳播方式
保護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之上,了解的途徑不外乎看、聽、感受。毋庸質疑首先需要的是宣傳的推介,宣傳活動應本著遵循發展規劃,分階段、立體化的進行。同時對宣傳媒體和形式的選擇也應建立在對自身特色的挖掘之上,力求將宣傳做實做透。可以以“千年不息”“古陶文化”“原生態特質”為切入點展開宣傳。并且強調宣傳、傳播的趣味性以及與老百姓文化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量增容(參與式博物館、自制陶瓷紀念品等),只有特色定位的宣傳才會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由此而產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2)特色博物館
①專而精、
【談堯頭文化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相關文章:
淺論堯文化03-02
試論語言文化的生態保護研究-兼談藏語言文化的生態保護02-28
地方文獻中傳遞的品牌信息-兼談對云南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03-18
六洲歌頭:文化批評的前奏11-12
談物流企業文化構建03-25
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11-29
談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的融合03-18
談承德皮影戲的保護與傳承03-06
談建筑的地域文化精神與性格論文11-18
談外語學習中的文化習得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