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國際化戰略
戰略,是一種從全局考慮謀劃實現全局目標的規劃,戰術只為實現戰略的手段之一。實現戰略勝利,往往有時候要犧牲部分利益,去獲得戰略勝利。戰略是一種長遠的規劃,是遠大的目標,往往規劃戰略、制定戰略、用于實現戰略的目標的時間是比較長的。下面一起看看本論文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國際化戰略,有怎么樣的見解。
論文摘要:本文簡要回顧了華為公司國際化歷程,分析了華為國際化的背景,較為詳細地探討了華為國際化戰略中內涵的國際市場營銷、品牌國際化、研發、管理、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策略。
論文關鍵詞:華為 國際化 發展歷程 背景 戰略 實施分析
一、概況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成立于1988年,民營企業,總部位于中國深圳。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通信、核心網(IMS,NGN,OTN)、網絡(FTTX,XDSL,光網絡,路由器和LANSwitch)、電信增值業務(IN,mobile data service,BOSS)和終端(UMTS/CDMA/GSM)等領域。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國家,根據最新發布的華為2011年財務業績,華為全年銷售收入達2039億元,同比增長11.7%。凈利潤達116億元,華為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設備商。其中國內市場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65.565百萬元,海外市場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138.364百萬元,華為海外市場收入占銷售收入的67.8%,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二、華為的國際化發展歷程
1.萌芽期(1993一1995)
華為想要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就必須實行國際化。早在1993年,華為就在美國硅谷建立芯片研究所。
2.開拓期(1996一1999)
確立進軍國際市場戰略,并有少量產品在海外市場實現突破。1998年,華為開始大規模進軍海外市場一進入南亞、東南亞、中東、獨聯體、拉美和南部非洲市場,初步建成市場體系和組織架構。
3.突破期(1999一2001)
大規模把通信產品輸入國際市場,這一時期陸續進入南亞、非洲的多個國家,海外市場實現由“點”到“面”的突破。國際化戰略從市場、人才、資本三個方面全方位推進。這一時期為進軍歐美高端市場奠定基礎。
4.成長期(2002一至今)
海外市場穩定發展,海外銷售迅速增長。不僅鞏固在亞非拉多個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基礎,又擴大在發達國家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實現對西歐、北美等市場的全面突破。
三、華為國際化戰略背景分析
1.行業分析:
隨著通信技術不斷的發展和消費者需求日新月異,未來的電信網絡應該能承載多種業務,而且寬帶化、移動化、IP化成為NGN、3G等先進網絡架構的必然,在加上需要與原有網絡的兼容和逐步替代,使得下一代網絡更要有電信級的高質量和高可靠性來支撐,運營商更需要能夠提供全業務解決方案的通訊設備商。
2.地區國別市場狀況
未來幾年的大幅增長主要來自于印度、中國、東歐和拉丁美洲等地區市場。這些市場的3G/UMTS發展潛力十分巨大,特別是對于那些固定線路電話和電腦的普及率仍比較低的低人口密度地區更是如此。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電信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這幾大板塊。
四、華為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分析
華為的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國際市場營銷策略:
1.1.目標市場選擇:一是復制國內成功“農村包圍城市”策略,首先從電信發展較薄弱的國家“下手”,步步為營、層層包圍,最后攻占發達國家。二是跟隨中國外交路線進行跨國營銷,在什么地區投放什么力度的人力、物力也是根據國家外交的風向變化來決策的。
1.2.市場進入策略:
傳統上,中國制造企業國際化的模式包括出口貿易、契約、設立研發中心、成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等。面對全新的國際市場和自身產品的特點,華為公司制定了不同的市場進入戰略。
1)直銷:直銷即華為利用國內派出的銷售隊伍,采取直接與電信運營商洽談的模式促成銷售。
2)建立合資公司。
3)與競爭對手合作:彌補在國際市場的渠道營銷方面的不足。
4)建立獨資公司:2004年3月,華為在英國設立了它的首家海外分公司,位于英國東南部的Basingstoke市的華為歐洲地區總部,由此華為邁出了向發達國家進軍的重要一步。
2.品牌國際化
品牌國際化是企業邁向國際市場并實現持續發展的一個挑戰,是實現華為真正國際化,成為世界級企業的重要保證。實施品牌國際化,有利于華為通過樹立品牌形象來實現規模經濟效應,統一營銷活動,降低營銷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增強企業影響力,提高客戶忠誠度。品牌國際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建立在企業人力資源、研發、市場、服務和資本國際化的基礎之上,華為的品牌國際化已得到全球客戶的初步認同。
3.全球研發策略:
為了配合國際化戰略的實施,華為也在不斷推出產品研發的國際化,華為就是通過海外研發中心取得了眾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華為公司的全球研發戰略是通過建立全球研發網絡和面向全球的研發體系,從而達到共享研發成果和專科技術,降低研發成本的目的。主要方式包括:與海外跨國公司或東道國研發機構進行合作、在海外建立獨立的研發機構和基于技術搜尋的跨國并購等
4.國際管理策略
作為立志成為國際化企業的華為,在管理與國際接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從1997年開始,華為就與國際著名管理咨詢公司合作,從人力資源改革開始。隨后,華為在IBM的幫助下,啟動了以IPD(集成產品開發)、ISC(集成供應鏈)為核心的業務流程改造,并聘請德國國家應用研究院(FHG)作為質量管理顧問、普華永道(PWC)作為財務顧問和畢馬威(KPMG)為審計顧問,從而建立起“以流程型和時效型為主導”的國際先進企業管理體系,內部管理架構也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
5.國際人力資源策略
在人才國際化方面,華為一直非常注重國際人才的引入,很多在管理、技術和財務方面的專才并陸續引入到華為公司。華為在海外設立的眾多分支機構、研究所、合資公司和獨資公司,除了部分是華為總部來的外派員工外,還雇傭了大量國外的優秀人才。華為在海外機構人才本地化過程中,并非一味迎合當地文化,而是更注重的是對當地文化”包容“和“引導”。在華為的海外機構,華為完全按照本地的節假日作息,按照本地的風俗給員工過生日,按照本地員工的習慣上下班,在公司內部不論國籍,不分種族,大家都是華為的員工。隨著中外兩種不同文化從開始的不斷碰撞到最后在華為企業文化的熏陶下不斷融合,在海外公司實施本土化方案。
參考文獻:
[1]《China''s Foreign Trade》,2012年02期,《華為研發國際化戰略分析》
[2]《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27期,《華為公司國際化經營環境的分析及對策》
[3]《走出華為》,湯圣平
【試論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國際化戰略】相關文章:
試論品牌戰略與對策的研究11-30
試論企業戰略的源頭技能11-27
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現狀和發展戰略02-21
試論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戰略研究12-01
試論現代企業行政管理的戰略性架構研究11-21
試論會計信息價值與企業戰略11-18
對大學教育國際化的思考論文12-1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