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深究儒家人生哲學之孔子人生哲學論文

    時間:2024-10-21 03:48:27 哲學 我要投稿

    深究儒家人生哲學之孔子人生哲學論文

      人生哲學是個人對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有關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以及人生價值等方面的看法。它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人生安身立命的問題,涉及到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人面對自己的處境應當采取的態度,簡言之凡是探討一個人生存在天地之間根本做人之道的學問,都屬于人生哲學的范疇。孔子創立的人生哲學要求的是入世,倡導建功立業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其思想不僅在社會生活中是強大的精神支柱,而且在政治、教育和社會風氣上也處于主導地位,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社會的國民精神。

    深究儒家人生哲學之孔子人生哲學論文

      一、孔子之名:修養及發展的起點

      孔子生在春秋末期大國爭霸的亂世,當時社會諸侯不安于位爭權奪利。他雖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但因其思想與現實不合而不被重用。一生生活貧賤顛沛流離,生在亂世又雪上加霜,中國常言的人生三大悲哀:幼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孔子都遇上了。他經歷了幼年喪父,青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一生的坎坷不幸他沒怨天尤人而把命運變成使命,沒有強調自己所遭受的苦難卻時時關心社會。孔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戰勝了自己使自己不為苦痛所系,致力于謀求社會大眾的福利。他的經歷教誨了后世,其思想和智慧更是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開啟了儒家文化的先河。

      孔子在論及名分時指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亂世的禮樂不興淵源于名不正,導致言不順事不成。孔子生逢的亂世始于人際關系的迷失,人際關系的失常則由于名不正,因此孔子提出了正名,以此作為化解人際關系危機的前提。所謂正名就是用周禮匡正已經發生變化的社會現實,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辱禮。孔子重視禮視其為維護制度的手段并認為維護禮需要從正名入手。在那種名分已失天下大亂之時,“孔子懼,作春秋”,他所害怕的正是人際關系的沉淪社會的混亂及人心的敗壞。他雖然重視禮樂教化卻認為禮樂的根本在于仁德的修養,要正名得從個人的修養開始,于是提出了其道德哲學的核心概念——仁。

      二、孔子之仁:人生哲學思想的核心

      孔子將仁作為人格的核心視其為完全人格,只有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才被稱為仁人。仁是個體的道德內在性是個體成圣的內在依據,所謂成圣是個體修養所達到的最高境界。仁的意義首先是獨善其身的君子;其次是兼濟天下的圣人,兩者的綜合就是仁人即內圣外王,此為儒家的理想人格。仁的內涵有以下解釋:其一仁者愛人。“樊遲問仁。子曰:‘愛人’”、“泛愛眾”愛一切人,“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其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此為仁者愛人的道德規范。其三克己復禮為仁,要求人們通過加強自我修養做到以禮為行事準則。其四“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儒家的五倫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孔子仁學思想的精妙在于將外在的傳統轉化為內在的道德倫理意識的自覺要求,從最基本的家庭入手講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使仁學植根于家庭倫理深入最基本的血親觀念之中。他們之間關系準則更突出的體現在孝悌、友仁和守信三個方面即人際關系中涉及的孝、仁、信。

      孔子人生哲學是以仁為基礎的倫理型人生哲學,是講道德重進取的現實主義人生觀。它要求為人“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從而親仁”,以仁為基礎提出了儒家的核心概念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恭、寬、信、敏、惠等等,都是做人的基本規范也是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人都處在一定的人際關系中,應將做人的基本規范視為一種普遍的人際關系準則,這便是孔子倡導的“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的倫理法則。凡在生活中能夠堅持以上操節并以之為安身立命者,就是儒家所稱譽的圣賢仁人。

      三、孔子之道:追求的終極境界

      道在孔子思想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之道即仁道。道的產生和培養是依靠人的努力,道在人中并由人傳遞下去,“吾道一以貫之”,最終依靠人們的活動而成為現實,“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孔子經常教導弟子:“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居,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榮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這些調節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倫理原則從其深層的底蘊來講,說到底是人生價值生命歸宿的大問題。

      他告誡學生以道為生活原則,有了這個原則在生活中即有所得。孔子把人分為小人、君子、圣人等不同類型,如何才能實現圣賢的理想人格,其路徑便是內圣外王之道,孔子人生哲學強調的是入仕體現了內圣外王之道的精神,追求個人的道德完善和社會安寧也將此作為立身處世的崇高目標。之后儒家《禮記·大學》所闡發的“三綱領,八條目”最能說明內圣外王之道,因此即便是“朝聞道,夕死可矣”也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

      貫穿孔子人生哲學思想核心的還有一大理念就是為學。其一生把學習看作是人生的一種理念。《論語·學而》的第一段話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要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總是教導人們采取積極有為的態度有意義地度過自己的一生,途徑主要是為學,正如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學貫穿孔子人生哲學思想之中,并成為其他各方面發展的前提,孔子之名、孔子之仁、孔子之道都要經過為學而獲得發展,幾方面統一起來構成獨特的孔子人生哲學體系。

    【深究儒家人生哲學之孔子人生哲學論文】相關文章:

    莊子“游”的人生哲學研究論文提綱11-19

    莊子人生哲學對大學生思想人格的影響論文02-14

    孔子與孟子論文12-06

    孔子關于仁的論文05-30

    孔子的仁與禮論文03-21

    中國傳統文化儒家論文06-02

    儒家“慎獨”思想論文參考文獻12-12

    哲學碩士論文:儒家的情感觀念11-25

    孔子政治思想的論文01-07

    •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色偷偷88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青娱乐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a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中国精品18videosex性中国|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国产精品哟女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导航|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免费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观看|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精品∧v在线观看| 99热都是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99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国产精品第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蜜臀亚洲| 日韩欧精品无码视频无删节|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麻豆国产在线精品国偷产拍 | 全国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国模私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