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足陽明經絡與腧穴

    時間:2024-05-22 23:21:24 中醫執業醫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足陽明經絡與腧穴

      第一節 足陽明經絡

      一、足陽明經絡

      (一)循行:《靈樞·經脈》: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交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后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際,至額顱。

      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

      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關,抵伏兔,下入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入中指內間。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間。

      其支者:別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二)病候

      《靈樞·經脈》:是動則病:灑灑振寒,善伸,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響腹脹,是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溫淫,汗出,衄,口,唇,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髕腫痛;循、乳、氣街、股、伏兔、骭外廉、足上皆痛,中指不用。

      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余于胃,則消谷善饑,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粟,胃中寒則脹滿。

      (三)主要病候

      腸鳴腹脹、水腫、胃痛、嘔吐或消谷善饑、口渴、咽喉腫痛,鼻衄、胸及膝髕等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熱病、發狂等癥。

      (四)主治概要

      本經穴主治胃腸病和頭面、目、鼻、口齒病和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第二節 足陽明

      足陽明胃經穴共45穴,左右90穴。

      1、承泣* (ST1)

      [定位]正坐或仰靠,仰臥位。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主治] (1)目赤腫痛,流淚,夜盲,近視,眼瞼動。

      (2)口眼斜,面肌痙攣。

      [刺灸法]緊靠眶下緣緩慢直刺0.3~0.7寸,不宜提插捻轉,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腫,禁灸。

      2、四白* (ST2)

      [定位]正坐,或仰靠,或仰臥。在面 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提上唇肌、眶下孔或上頜骨。淺層布有眶下神經的分支,面神經的顴支。深層在眶下孔內有眶下動、靜脈和神經穿出。

      [主治] (1)目赤痛癢,迎風流淚,目翳,眼瞼動。

      (2)口眼斜。

      (3)頭面疼痛。

      [配伍](1)配豐隆、太白、太沖,有滌痰通絡,疏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翳,眼瞼動,青光眼。

      (2)配頰車、攢竹、太陽,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口眼歪斜,角膜炎。

      (3)配涌泉、大,有滋陰潛陽的作用,主治頭痛目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現代研究]現代臨床常用本穴治療角膜炎、近視、夜盲、角膜白斑、結膜瘙癢、面神經麻痹及痙攣、三叉神經痛、副鼻竇炎、頭痛目、膽道蛔蟲等病。本穴也是耳鼻喉部手術針麻常用穴之一。

      3、巨 (ST3)

      [定位]正坐,或仰靠,或仰臥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外,當鼻唇溝外側。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提上唇肌、提口角肌。布有上頜神經的眶下神經,面神經的頰支,面動、靜脈和眶下動、靜脈分支或屬支的吻合支。

      [主治] (1)口眼斜.眼瞼動.

      (2)鼻衄,齒痛,面痛。

      [刺灸法]直刺0.3~0.6寸;可灸。

      [現代研究]有報道表明,取巨透眶下神經孔,進行甲狀腺針麻手術,成功率99%,優良率92.5%,一級率占62%,比用合谷加扶突或合谷加內關針麻下行甲狀腺手術組的鎮痛效果明顯提高。

      4、地倉* (ST4)地倉挾吻四分近

      [定位]正坐,或仰靠,或仰臥位。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

      [主治] (1)口眼斜,口角動,唇緩不收.

      (2)齒痛,流淚。

      [刺灸法]直刺0.2寸,或向頰車方向平刺0.5~0.8寸;可灸。

      5、大迎 (ST5)

      [定位]正坐微仰頭,或仰臥。在下頜角前方,咬肌附著部的前緣,當面動脈搏動處。

      [主治](1)牙關緊閉,齒痛,頰腫,面腫。

      (2)口,面癱,唇吻動。

      [刺灸法]直刺0.2~0.3寸,或斜向地倉方向刺;可灸。

      6、頰車* (ST6)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主治](1)口眼斜,面肌痙攣。

      (2)齒痛,頰腫,牙關緊閉,

      [刺灸法]直刺0.3~0.4寸,或向地倉方向斜刺0.5~0.7寸;可灸。

      7、下關* (ST7) 下關耳前顴弓下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面部耳前,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1)牙關緊閉,下頜疼痛,齒痛,面痛。

      (2)口眼斜。

      (3)耳鳴,耳聾。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8、頭維* (ST8) 頭維神庭旁四五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頭側面,當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1)頭痛。

      (2)目,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眼瞼動,視物不明。

      [刺灸法]向下或向后,平刺0.5~0.8寸。

      9、人迎 (ST9)

      [定位]仰靠或仰臥。在頸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主治](1)咽喉腫痛。

      (2)飲食難下。

      (3)高血壓,頭痛暈。

      (4)胸滿喘息。

      (5)氣。

      [刺灸法] 避開動脈直刺0.2~0.4寸;不宜灸。

      10、水突 (ST10)

      [定位]仰靠位或仰臥位。在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當人迎與氣舍連線的中點。

      [主治](1)咳逆上氣,喘息不得臥。

      (2)咽喉腫痛。

      (3)呃逆。

      (4),瘤。

      [刺灸法]直刺0.3~0.4寸;可灸。

      11、氣舍 (ST11)

      [定位]仰靠或仰臥。在頸部,當鎖骨內側端的上緣,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

      [主治](1)咽喉腫痛。

      (2)喘息,呃逆。

      (3)頸項強痛。

      (4)氣,。

      [刺灸法]直刺0.3~0.4寸;可灸。

      12、缺盆 (ST12)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鎖骨上窩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1)咳嗽,氣喘。

      (2)缺盆中痛,咽喉腫痛。

      (3)。

      [刺灸法]直刺0.2~0.4寸(不可深刺以防刺傷胸膜引起氣胸);可灸

      13、氣戶 (ST13)

      [定位]仰臥。在胸部,當鎖骨中點下緣,距前正中線4寸。

      14、庫房 (ST14)

      [定位]仰臥。在胸部,當第一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15、屋翳 (ST15)

      [定位]仰臥在胸部,當第二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1)咳嗽,氣逆,咳唾膿血,胸脅脹滿。

      (2)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胸膜炎。

      (3)肋間神經痛。

      [刺灸法]向內斜刺0.5~0.8寸;可灸。

      16、窗 (ST16)

      [定位]在胸部當第三流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1)咳嗽,氣喘,胸痛。

      (2)乳。

      [刺灸法]直刺0.2~0.4寸,或向任脈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

      17、乳中 (ST17)

      [定位]仰臥。在胸部,當第四肋間隙,乳頭中央,距正中線4寸

      [刺灸法]不針不灸,只作胸部取穴定位標準。

      18、乳根 (ST18)

      [定位]仰臥。在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1)乳,乳少。

      (2)胸痛。

      (3)咳嗽。

      (4)呃逆。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9、不容 (ST19)

      [定位]仰臥。在上腹部,當臍上6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嘔吐,胃痛,腹脹,食欲不振。

      [刺灸法]直刺0.5~0.8;可灸。

      20、承滿 (ST20)

      [定位]仰臥。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1)胃痛,嘔吐,食欲不振,吐血。

      (2)腹脹,腸鳴。

      (3)脅下堅滿。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1、梁門* (ST21)

      [定位]仰臥。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1)胃痛,嘔吐, 食欲不振。

      (2)腹脹,大便 薄。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2、關門 (ST22)

      [定位]仰臥。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1)腹痛,腹脹腸鳴,泄瀉,食欲不振。

      (2)水腫。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3、太乙 (ST23)

      [定位]仰臥。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 。

      [主治](1)腹痛,腹脹。

      (2)心煩。

      (3)癲狂。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4、滑肉門 (ST24)

      [定位]仰臥。在上腹部,當臍中上1寸,距前正中線2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淺層布有八、九、十胸神經前支的外側皮支和前皮支及臍周靜脈網。深層有腹壁上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第八、九、十胸神經前支的肌支。

      [主治](1)嘔吐,腹脹,腹瀉。

      (2)癲狂。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5、天樞* (ST25)大腸募穴 天樞臍旁二寸間

      [定位]仰臥。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

      [主治](1)腹痛,腹脹,腸鳴泄瀉,疾,便秘,腸

      (2)熱病,疝氣,水腫,月經不調。

      [刺灸法]直刺0.8~1.2寸。孕婦不灸

      26、外陵 (ST26)

      [定位]仰臥。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1)腹痛。

      (2)疝氣。

      (3)痛經。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7、大巨 (ST27)

      [定位]仰臥。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1)小腹脹滿,小便不利。

      (2)遺精,早 泄。

      (3)驚悸不眠。

      (4)疝氣。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8、水道 (ST28)

      [定位] 仰臥。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1)小腹脹滿,腹痛。

      (2)痛經。

      (3)小便不利。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9、歸來* (ST29)

      [定位]仰臥。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1)少腹疼痛。

      (2)閉經,痛經,白帶,陰挺,莖中痛,小便不利。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30、氣沖 (ST30)

      [定位]仰臥。在腹股溝稍上方,當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1)少腹痛,腹股溝疼痛。

      (2)疝氣,外陰腫痛陰痙中痛,陽痿 。

      [刺灸法]直刺0.8~1.2寸;不宜灸(《針灸甲乙經》說:“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不得息。

      31、關 (ST31)

      [定位]仰臥,伸下肢。在大腿前面,當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股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凹陷處。

      [主治](1)股痿痹,下肢不遂。

      (2)腰腿疼痛,腹痛。

      (3)筋急拘攣,屈伸不利。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32、伏兔* (ST32)

      [定位]仰臥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大腿前面,當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

      [主治](1)腰膝冷痛。

      (2)下肢麻痹。

      (3)疝氣,腳氣。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33、陰市 (ST33)

      [定位]仰臥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大腿前面。當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3寸。

      [主治](1)膝關節痛。

      (2)下肢屈伸不利,腰痛,下肢不遂。

      (3)寒疝。

      (4)腹脹,腹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34、粱丘* (ST34)梁丘膝上二寸記

      [定位]仰臥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屈膝,在大腿前面,當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的連線上,髕骨外緣上2寸。

      [主治](1)膝關節腫痛、屈伸不利。

      (2)下肢不遂。

      (3)胃痛,乳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5、犢鼻 (ST35)膝髕陷中犢鼻存

      [定位]正坐屈膝約90°。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

      [主治](1)膝關節腫痛、屈伸不利。

      (2)腳氣。

      [刺灸法]稍向髕韌帶內方斜刺0.5~1.2寸;可灸。

      36、足三里* (ST34)合穴 膝下三寸三里穴

      [定位]仰臥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主治](1)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疾,積。

      (2)中風,下肢痿痹,下肢不遂。

      (3)癲狂,腳氣,水腫。

      (4)心悸,氣短,虛勞贏瘦。

      (5)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刺灸法]直刺0.5~1.5寸;可灸。

      37、上巨虛* (ST37)大腸下合穴

      [定位]仰臥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1)腹痛,腹脹,疾,便秘,腸。

      (2)中風癱瘓,下肢痿痹。

      (3)腳氣。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38、條口 (ST38) 膝下八寸條口位

      [定位]仰臥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 (1)下肢痿痹,下肢冷痛。

      (2)肩臂不得舉。

      (3)脘腹疼痛。

      (4)腫,轉筋。

      [刺灸法]直刺0.5~0.9寸;可灸。

      39、下巨虛 (ST39)小腸下合穴

      [定位]仰臥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1)小腹痛,腰背痛引睪丸。

      (2)下肢痿痹。

      (3)乳。

      (4)泄瀉,大便膿血。

      [刺灸法]直刺0.5~0.9寸;可灸。

      40、豐隆* (ST40)絡穴 上八寸豐隆量

      [定位]仰臥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主治](1)痰多。

      (2)哮喘,胸痛,頭痛,咽喉腫痛。

      (3)下肢痿痹。

      (4)嘔吐,便秘。

      (5)癲狂癇證。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41、解溪* (ST41)經穴

      [定位]仰臥伸下肢,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與趾長伸肌之間。

      [主治](1)下肢痿痹,腳背腫痛。

      (2)頭痛,暈,面赤目赤。

      (3)癲狂。

      (4)腹脹,便秘,胃熱語。

      [刺灸法]直刺0.4~0.6寸;可灸。

      42、沖陽 (ST42)原穴

      [定位]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背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與趾長伸肌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

      [主治](1)口眼斜,面腫,齒痛。

      (2)癲狂癇。

      (3)胃痛。

      (4)足痿無力。

      [刺灸法]避開動脈,

      直刺0.2~0.3寸;可灸。

      43、陷谷 (ST43)輸穴

      [定位]仰臥或坐位,平放足底。在足背,當第二、三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主治](1)面目浮腫,目赤腫痛;熱病。

      (2)腸鳴腹瀉。

      (3)足背腫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4、內庭* (ST44)滎穴 內庭次趾外間陷

      [定位]仰臥或坐位,平放足底。在足背,當二、三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1)齒痛,口,喉痹,鼻衄。

      (2)腹痛,腹脹,疾,泄瀉。

      (3)胃痛吐酸。

      (4)足背腫痛。

      (5)熱病。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45、厲兌* (ST45)井穴

      [定位]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第二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1)面腫,口,齒痛,鼻衄。

      (2)胸腹脹滿。

      (3)熱病。

      (4)多夢,癲狂。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可灸。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足陽明經絡與腧穴】相關文章: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足太陰經絡與腧穴03-22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足太陽經絡與腧穴03-08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手少陰經絡與腧穴03-22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手太陽經絡與腧穴03-22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心悸03-22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不寐03-22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癲癇03-25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蛇根草03-25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嘔吐04-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漫画| 日韩麻豆国产精品欧美|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四虎成人精品|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黑巨人与欧美精品一区|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pp|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影音先锋国产精品国语对白|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国产精品区AV一区二区|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色视频| www国产精品|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国内精品视频九九九九|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品爱网| 国内精品欧美久久精品|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高清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1|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内射婷婷一级二| 精品午夜久久福利大片|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国产精品午夜一级毛片密呀|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一级做a爰黑人又硬又粗免费看51社区国产精品视|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