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白族民間舞蹈-鳥獸類舞蹈、踏歌舞、巫舞、踩牛舞

    時間:2024-08-24 18:19:16 民間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白族民間舞蹈-鳥獸類舞蹈、踏歌舞、巫舞、踩牛舞

      白族的舞蹈同樣是值得一提的,現今流傳在山區的各種原始舞蹈種類有鳥獸類舞蹈、踏歌舞、巫舞、踩牛舞等。鳥獸類舞蹈為無歌相伴的純舞蹈,流行于怒江勒墨白族青年婦女中。人數不等,以步伐為節奏,以雙手和身段的變化描述模仿鳥獸牲畜動作及人們采集、勞動行為。1984年的表演達12種之多。洱源西山對純舞蹈有個專有名詞叫“力格高”,老少皆喜,尤為少男少女熱愛。表現內容與勒墨白族農事生產內容相同。舞蹈動作達16種。為一步插、二步插、互插、互旋轉、四梅花、四相迎、五子登科、獅子紡麻、雞反毛、老鷹展翅、前后跳、單雙腳跳、快縱、搓衣洗線、羊羔吃奶、馬踢腳等。

    白族民間舞蹈-鳥獸類舞蹈、踏歌舞、巫舞、踩牛舞

      第一種是在傳統節日中表演

      白族民間節日很多,除與漢族相同的傳統節日外,還有本民族獨有的本主節、三月街、火把節、拜二月、石寶山歌會等二十多個。幾乎月月有會“白鶴舞”、“鹿鶴同春”、“鳳趕麒麟”、“耍牛”、“耍馬”、“耍刀”等民間舞蹈和民俗活動都在這些民族節日進行。

      鬧春王正月,白語叫“搭哲娃芝高”。流傳于洱源鳳羽鄉。

      鬧春王正月的起源,據包大邑村老藝人李紹谷等人的介紹,是明萬歷年間,由任湖廣宜彰縣知縣的包大邑人張大觀,將那里所見的“迎神會”帶回來,糅進了本地的民間習俗而形成的。還有一說是懲罰正月生嬰兒的父母:因正月生的嬰兒推算應是頭年栽秧季節時懷的胎,而農村要求芒種時節,青壯勞力要全力以赴栽秧,不違農時,所以要懲罰那些不守這一鄉規民約之人。

      鬧春王正月一般在農歷正月十四至十八日舉行。地點往往選擇在鄉村廣場。活動之前,由村中群眾自報扮演角色,角色有堂官、副官,背弓箭者,有傳牌、衙役、甲長,漁、樵、耕、讀、工、商者,啞子、啞女、打蓮花落者,教師、算命先生,神漢、齋公、齋婆和正月路子——“沖犯春王者”,計約三百余人。其中女角,多由男扮女裝,各個角色都有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表演開始前,先由打扮成古怪滑稽的傳牌人,手敲銅鑼,步行或騎馬到附近鄉村,傳呼“鬧春王正月!”以招徠觀眾。演出順序,除“迎接堂官”、“審訊犯人”、“宣讀圣旨”等幾場,集中在一個場地進行演出外,其余按不同的內容和形式,各占一個場地進行。整個村子分成幾個場地進行表演或在同一場地交替表演。各場演出中有霸王鞭,“跳神”等舞蹈穿插其間。道白和唱詞大都正意反說,或采用白語的諧音詞以逗趣。待傳牌者將“犯人”從受罰人家中提到大堂前進行審訊,“犯人”認罪認罰后,表演便進入了高潮。

      鬧春王正月現已不多見,有逐漸被田家樂取代的趨勢。

      蘭坪縣白族那馬人農歷二月初八至十五日舉行的“杯日往”,又稱“跳二月”,漢語稱二月會”。是一種大型集體歌舞祭祀活動。跳杯日往,表演者要有六個祭師,代表六個家族,有武士(稱“產資告”),男扮女裝的金宮娘娘,有“跳天宮、破天獄”的天干,有戴紅面具的吳三桂、黑面具的馬三寶及仙子,仙女等。程式內容十分龐雜,表現了當地白族群眾對本主、英雄、祖先的崇拜。

      第二種是在農事勞動、栽種或收獲季節中進行

      如田家樂又稱“秧賽會”,白語叫“撒直”。流傳于大理、洱源、劍川、云龍、賓川等縣種植稻谷的農村。

      田家樂演出一般在每年農歷五月,栽完秧以后,在各村廣場舉行。有時也應邀到鄰近村寨表演。它的組織者,一般由生產能手擔任,稱“秧官”和“副秧官”。秧官負責統籌安排秧賽會各種活計,副秧官負責秧會的生活、記工和收支賬目。

      田家樂的演出,習慣在籌辦秧賽會的班子內分配角色。各縣的田家樂各有特色,但表演程式大致相同。整個活動,場面大,角色眾多,可達八、九十人。除秧官、副秧官外,有扮成漁翁、樵夫、犁田老夫婦、啞子、啞妹的,有扮成水牛、黃牛、懶漢、挖田農夫、教師、從事小手工業者,以及挑擔貨郎等;還有打霸王鞭的姑娘。表演開始前,秧官頭戴一頂用秧苗做成的“頂帶花翎”帽,身穿馬褂長衫,騎高頭大馬,左腳穿一只草鞋,右腳穿布鞋,由馬夫牽馬前行。大隊人馬走鄉串寨,邊走邊唱,一直行進到中心廣場集中表演。

      田家樂的表演采用白族的語言、音樂、服飾和道具。表演時鼓樂高奏〔大擺隊伍]、[栽秧調]、[龍擺尾]、[龍上天]、[蜜蜂過江]等瑣吶曲牌。霸王鞭、白鶴舞、跑馬、旱船、蚌舞等民間舞蹈穿插其間,在廣場內繞行表演。扮演各種農事活動和各行各業的表演者,演唱用白族“吹吹腔”,唱詞幽默生動,表演惟妙惟肖,氣氛顯得熱烈歡快。“耕田”是其中的主要內容,犁田老漢的妻子(男扮女裝),看了令人捧腹。整個田家樂的活動囊括了水稻栽插勞動的全過程,表現出內涵豐富的白族農耕文化,也充分反映了白族人民爽朗樂觀的性格和對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希冀。

      另有一種田家樂,它直接貫穿在生產勞動之中,如大理農村的“開秧門”活動。開秧門又叫“栽秧賽”,賽前秧旗插在田邊地頭,嗩吶鼓樂齊奏。比賽開始后,落后者很容易被一些插秧能手用秧苗插在前后左右,將其困在秧田之中。此時有奏瑣吶的人,下到田里,用嗩吶對著他的背后吹,以示敦促。

      大理田家樂將勞動生產與文娛活動融為一體,作為一種民俗活動,越來越受到白族人民的喜愛。

      第三種是在祭把儀式和宗教法事中表演

      白族信奉巫師、本主、道教和佛教,所以祭祀儀式和宗教法事的活動也很多。規模最大的是本主祭祀活動。本主崇拜是白族傳統的意識形態,至今白族村村寨寨仍有本主祭祀活動。在舉行迎送或祭祀本主時,有的本主廟會跟祈求風調雨順的“踩馬”和農作物豐收的“耍牛”結合起來,邊舞邊唱,以嗩吶硭鑼伴奏,頗為熱鬧。

      大理的巫舞跟本主祭祀以及“接金姑”的習俗活動聯系在一起,一般由兩個以上的巫師一唱一和,多時可十余人同舞。在舞蹈過程中,圍觀的群眾可加入同唱同舞,且有一定的程序,過去巫師之間都有師承關系,舞蹈時也是由巫師帶徒弟,執單面扁圓鼓(當地稱羊皮鼓),男巫動作古樸、粗獷、單一;女巫則擺胯、顧盼、或俯或仰。劍川的巫舞一般在本主廟中進行,由巫婆神漢表演。舞蹈有不少程式化的動作,如“胸前叉香”、“雙甩香”、“內外繞花”、“雙甩花”等。洱源的巫舞,大致分兩種情況進行:一是以村鄉為單位的祭祀場合;二是家祭。家祭有接魂、摸底、問魂、對答、送魂等步驟。現在巫師僅在偏僻村莊還有個別活動。

      大理的佛教有大乘和小乘之分,大乘又有密宗和禪宗的不同。密教在唐代南詔國時期便在大理流行,而禪教則在宋末元初傳入大理。在佛教法事活動中進行的佛教樂舞,現僅在洱源鳳羽、煉鐵,劍川的甸南、沙溪、金華等鄉鎮少量流傳。有“繞壇”、“瓶花舞”、“花寶花舞”、“蓮花燈舞”、“劍舞”等數種,多數是在寺廟的大殿或信教人家做法事時表演。

      山區還有一種圖騰崇拜和原始自然崇拜的祭祀活動。如云龍長新區大達鄉的“搭高鍋”,漢譯是“喪葬舞”或“圍棺舞”。舞者均為男性青年,手牽手圍成一圈,圈內停放棺材,正面和頂部燃蠟燭。在若明若暗的燭光下,舞者逆時針方向轉動,節奏中速,氣氛憂傷悲壯。這種舞蹈含有“靈魂不滅”宗教色彩。

      白族民間舞蹈一脈承傳,根基彌壯,無愧為白族傳統文化的瑰寶。

    【白族民間舞蹈-鳥獸類舞蹈、踏歌舞、巫舞、踩牛舞】相關文章:

    民間舞蹈藝術-布馬舞10-20

    漢族民間舞蹈是指哪些舞?09-19

    傣族民間舞蹈孔雀舞08-27

    河南民間舞蹈竹馬舞的相關介紹08-13

    廣西壯族民間舞蹈之扁擔舞文化09-17

    名族民間舞蹈如何與現代舞融合09-02

    蘆笙舞的舞蹈種類07-31

    廣東漢族民間舞蹈中國獅舞中的南獅03-12

    仡佬族踩堂舞的特色10-12

    爵士舞舞蹈特色10-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先锋影音国产精品| 98香蕉草草视频在线精品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麻豆精品不卡国产免费看|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www| 精品调教CHINESEGAY| 欧美日韩精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 66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每日更新|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87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污视频|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呦交小u女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九九九|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欧美久久精品一级c片片| 欧美精品人爱c欧美精品|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精品亚洲日韩| 国产精品∧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国产亚洲曝欧美不卡精品|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老狼|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国产人成精品综合欧美成人| 久久丝袜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