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庫洪澇應急預案系列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有時會發生突發事件,為了避免造成重大損失和危害,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應急預案。我們應該怎么編制應急預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水庫洪澇應急預案系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庫洪澇應急預案系列1
1編制依據
本專項預案編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標準、中國石化重特大事件應急預案等。
2定義與分級
2.1事件定義
因連續暴雨或行洪發生洪澇,對施工作業區域的人員、財產造成嚴重威脅,影響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的事件。
2.2事件分級
2.2.1 Ⅱ級事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Ⅱ級事件:
a)連續暴雨造成基地住宅、廠區、道路被淹,影響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
b)施工作業區域因洪水造成的人員、財產損失的。
c)所屬區域地方政府已經啟動本地區防洪應急預案的。
3預測與預警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應針對可能發生的洪澇災害事件,建立預測預警機制,開展風險評價,采取預防措施,做好應急準備。
3.1預測及信息收集
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在汛期要預測可能發生的洪澇災害突發事件,通過以下途徑獲取突發事件的預測信息:
a)上級、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媒體發布的汛情信息、通報、通知等;
b)上級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向應急指揮中心告知的汛情預警信息;
c)對發生或可能發生的洪澇災害,經風險評估得出的發展趨勢報告;
d)來自基地及施工單位的汛情報告;
e)其它汛情信息來源。
3.2預警及預警發布
3.2.1預警
a)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根據收集的預測信息,對可能發生的洪澇災害進行預警;應急指揮中心應當根據預警信息迅速做好應急準備,搶險人員及物資、設備進入待命狀態。
b)應急指揮中心根據汛情變化,對洪澇災害事件進行預警,做好應急準備。
3.2.2預警發布
a)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負責提出預警信息發布報告,經應急總指揮審批后發布;
b)預警信息包括洪澇災害事件的類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3.3預警解除
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對洪澇災害事件預警進行分析,認為已經達到預警解除的條件,報由應急總指揮授權發布解除令。
4報告、接警
4.1報告與接警
4.1.1發生洪澇災害事件,基地及施工單位負責人應將情況立即向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報告,最多不超過30分鐘。
4.1.2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值班員接到洪澇災害報警,應詳細了解并登記《突發事件應急報告登記表》。
4.1.3報告內容
基地發生洪澇災害事件應立即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a)受災時間、地點;
b)洪水、水位、氣象情況,;
c)人員傷亡情況,設備、財產損失情況;
d)受災人員的情緒;
e)已采取的措施;
f)救助請求等
5應急啟動
5.1啟動條件
當符合應急管理規定啟動條件時,由應急指揮中心立即下令啟動本專項預案
5.2應急啟動
應急指揮中心應做好以下工作:
a)隨時掌握基層單位處置情況;
b)審定應急處置指導方案;
c)擬定現場應急指揮部人員,指派現場應急指揮。
5.3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應做好以下工作:
5.3.1應急搶險組
a)連續收集現場應急處置動態資料;
b)傳達應急指揮中心的指令;
c)做好救援力量到達現場的準備。
5.3.2安全環保室
a)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制定應急處置指導方案;
b)確定派往現場的人員并待命;
c)聯系當地防洪防汛指揮部、醫院等救援單位;
d)做好內部救援力量的應急準備。
5.4物資管理科、生活服務中心應做好以下工作:
a)做好現場應急救援物資的供給和應急救援人員的生活等后勤保障的準備工作;
b)做好通信聯絡工作;
c)派出現場應急處置人員,參與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6應急處置
6.1應急上報
當發生Ⅱ級及以上事件時,應急指揮中心應立即向油田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報告。
6.2應急行動
6.2.1應急指揮中心應做好以下工作:
a)迅速派出現場指揮部人員趕往現場;
b)根據現場需求,組織調動、協調各方應急救援力量到達現場;
c)在現場應急指揮部人員到達現場之前,應急指揮中心指導事發單位進行搶險工作。
d)根據事態發展組織進一步的險情評估,并根據險情的變化和最新評估結果調整相應應急等級和救援力量。
6.2.2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應做好以下工作:
6.2.2.1應急搶險組
a)及時掌握現場動態,向應急指揮中心報告,并落實其指令;
b)組織調動、協調內部救援力量到達現場;
6.2.2.2安全環保科應做好以下工作:
a)收集現場氣象、水位資料及時向應急指揮中心匯報、請示并落實指令;
b)根據現場需要,通知地方防洪防汛指揮部及有互助協議的應急救援機構、醫療救護等救援力量趕赴現場;
c)根據現場需要,組織調動、協調處內部治安、醫療救護等救援力量趕赴現場;
d)按照應急指揮中心指令,做好求援工作;
e)派員參與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6.2.3物資管理科、生活服務中心應做好以下工作:
a)組織協調現場應急求援物資的供給和應急救援人員的'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
b)做好通信聯絡工作;
c)派出現場應急處置人員,參與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6.4現場應急指揮部應做好以下工作:
6.4.1協調現場內外部應急資源,統一指揮,組織現場救助力量實施救援:
a)根據現場情況,制定具體救援方案并負責實施,為現場救援力量確定適當的救援方式,分配救援任務,組織救援行動,同時應確保其安全;
b)組織應急行動組和警戒監測組進行應急救援及監測;
c)協調現場搜救通信。
6.4.2及時向應急指揮中心匯報、請示并落實指令。
6.4.3向應急指揮中心請求協調組織其它應急資源。
6.4.4做好現場詳細記錄。
6.5各個部門應做好以下工作:
a)現場指揮部未成立前,由基地主要負責人臨時指揮前期應急處置工作,現場指揮部成立后,其主要負責人為現場指揮部成員,協助現場指揮部工作;
b)立即派出救助力量,并向現場指揮部報告救助力量的名稱、出動時間、位置、抵達現場時間等。抵達現場后接受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執行救援任務,在救援過程中,及時反饋現場有關信息,對救援方案提出意見或建議;
c)按照現場指揮部的指令,及時安置轉移出的人員;
d)提供應急救援所需的后勤生活保障。
e)負責現場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
7應急終止與后期處置
7.1應急終止
經應急處置后,現場應急指揮部確認下列條件同時滿足時,向應急指揮中心報告,應急指揮中心可下達應急終止指令:
a)受困人員得到妥善安置,受傷人員得到救治;
b)生產、生活基本得到恢復。
7.2后期處置
7.2.1處工會和勞資科按照處總體應急預案的職責要求,做好受災人員的安置工作,確保基本生活保障,并做好遇難、受災人員及其家屬的處理安撫工作。
7.2.2處安全環保科要組織防疫部門做好災害事件現場的消毒、疫情的監控等工作。
8應急保障
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應根據每年洪汛情況,提前進行防洪防汛工作的布置。建立和培訓防洪防汛搶險隊伍,掌握搶險隊伍的應急能力,配備能滿足救援行動救援物資,做到應急救援“保障有力”。
8.1財力保障
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對防洪防汛應急保障資金作出預算,局及分公司財務部門審核,經應急指揮中心審定后,列入年度預算。
8.2物資保障
8.2.1物資管理科負責采購、保管防洪防汛物資,建立救援物資儲備庫。按照處總體應急預案要求統一調配使用。
8.2.2物資管理科負責生活物資的采購和儲備,確定受災人員的安置地點。
8.3技術保障
應急指揮中心建立水上應急處置專家庫和應急搶險技術方案或平臺,加大技術支持力度。
8.4交通運輸保障
建立洪澇災害應急運輸保障機制,在應急反應時,為遇險人員的醫療移送、疏散、轉移以及應急人員、器材、物資的運送等提供交通運輸保障。
8.5醫療衛生保障
應急指揮中心應與當地醫療機構簽訂互助協議,并建立洪澇災害應急醫療聯動機制,明確醫療咨詢、援助、傷員移送、收治、災后防疫等任務,確保救護所需藥品、醫療器材能夠緊急調用。
8.6治安保障
安全保衛科應協同油田公安分局建立應急現場治安秩序保障機制,在應急反應時,根據現場應急指揮部的要求安排警力維持治安秩序,協助有關部門安定災民情緒等,保障洪澇災害應急行動的順利進行。
8.7人員防護
應急指揮中心應為遇險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安全防護裝備,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嚴格按照程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確保人員要求。
水庫洪澇應急預案系列2
為有效應對可能發生的洪水、暴雨等自然災害對機房設備、數據安全及業務運行造成的威脅,確保機房在汛期能夠安全穩定運行,特制定本防汛應急預案。
一、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單位所有機房的防汛應急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數據中心、網絡機房、服務器機房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二、組織機構與職責
1.應急領導小組:由公司高層領導擔任組長,負責全面指揮協調防汛應急工作,決策重大事項。
2.應急辦公室:設在IT部門,負責日常防汛工作的準備、監督及應急響應的組織協調。
3.技術保障組:由IT技術人員組成,負責機房設備的檢查維護、應急搶險技術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4.后勤保障組:負責防汛物資的采購儲備、現場救援物資的'調配及人員疏散安置工作。
5.通訊聯絡組:負責應急期間的通訊保障,確保信息暢通無阻。
三、預防措施
1.風險評估與隱患排查:定期對機房周邊環境進行風險評估,排查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等潛在隱患,并記錄在案。
2.加固防水設施:對機房外圍進行防水加固處理,如增設防水門檻、修復裂縫、安裝擋水板等。
3.提升排水能力:檢查并維護機房內部及周邊的排水系統,確保排水暢通無阻。必要時增設臨時排水泵。
4.重要設備保護:對關鍵設備采取抬高、防水包裹等措施,降低水淹風險。
5.數據備份與容災:確保所有重要數據定期備份,并設立異地容災中心,以防數據丟失。
四、應急響應流程
1.預警接收與評估:接到氣象部門發布的暴雨、洪水預警后,應急辦公室立即組織評估,判斷對機房的潛在影響。
2.啟動預案: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并向應急領導小組報告。
3.應急響應:
技術保障組:立即進入機房檢查設備狀況,啟動應急電源、關閉非必要設備以減少損失。
后勤保障組:調配防汛物資,準備應急搶險工具,協助人員疏散。
通訊聯絡組:保持通訊暢通,及時向上級匯報情況,對外發布相關信息。
4.搶險救災:根據現場情況,組織力量進行排水、堵漏等搶險工作,保護機房設備和數據安全。
5.災情評估與報告:搶險結束后,組織人員進行災情評估,總結經驗教訓,并向應急領導小組提交報告。
水庫洪澇應急預案系列3
為有序的機房防汛應急響應機制,確保在遭遇洪水、暴雨等自然災害時,能夠迅速、有效地保護機房設備安全,減少數據損失和業務中斷,保障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特制定本防汛應急預案。
一、組織結構與職責
1.應急領導小組:由IT部門負責人擔任組長,成員包括運維人員、安全專員、網絡管理員等關鍵崗位人員。負責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演練及應急處置的'決策指揮。
2.應急響應小組:下設搶險救災組、技術保障組、后勤保障組和通訊聯絡組。各小組明確分工,協同作戰,確保應急工作順利進行。
搶險救災組:負責機房內外的排水、封堵漏水點、轉移重要設備等搶險工作。
技術保障組:負責監控設備狀態,評估災害影響,恢復系統正常運行,保障數據安全。
后勤保障組:負責應急物資的采購、儲備、調配及現場人員的生活保障。
通訊聯絡組:負責內外部信息的傳遞,保持與上級部門、相關單位及應急隊伍的聯絡暢通。
二、預警與監測
1.氣象監測:密切關注當地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特別是暴雨、洪水等災害預警。
2.機房監測:定期檢查機房防水設施、排水系統、備用電源等關鍵設施的運行狀況,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
3.建立預警機制:根據氣象預警信息,結合機房實際情況,及時發布內部預警,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
三、應急響應
1.初步響應:接到預警或發現機房進水等情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通知應急領導小組和各響應小組迅速到位。
2.現場處置:
搶險救災組迅速排查漏水點,采取臨時措施阻止水勢蔓延,使用排水設備清除積水。
技術保障組評估設備受損情況,優先保護關鍵設備,關閉受威脅的電源和信息系統,確保數據安全。
后勤保障組提供必要的應急物資和設備支持。
通訊聯絡組保持與內外部的通訊暢通,及時報告處置進展和需要協調的問題。
3.恢復與重建:在災情得到控制后,技術保障組負責逐步恢復系統正常運行,進行數據恢復和校驗,確保業務連續性。同時,對受損設施進行修復或重建,提升機房的防汛能力。
【水庫洪澇應急預案系列】相關文章:
洪澇應急預案09-07
(優選)洪澇應急預案09-07
暴雨洪澇應急預案05-14
水庫應急預案03-05
防暴雨洪澇應急預案06-29
水庫防汛應急預案03-25
水庫蓄水應急預案07-30
水庫防汛的應急預案08-07
水庫搶險應急預案04-19
洪澇災害應急預案09-05